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科学信息 > 负荆请罪是谁?这段古代的故事听起来耳熟能详

负荆请罪是谁?这段古代的故事听起来耳熟能详

来源:清贞信息网

负荆请罪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,它起源于春秋时期。据史书记载,在齐国,有一个叫“重耳”的太子因为父亲的怨恨,被迫流亡在外。后来,他与部下攻克了莒国,接着又收服了鲁、卫的地盘,成为了众多山贼的首领。 ​

在当时,所有的部下都支持太子重耳做一番大事业,结果在占领了莒国之后,太子重耳因为一时的疏忽犯下了大错,严重伤害到了自己手下的士兵。当时,重耳的士兵们莫不认为,重耳有生之年,他们都会将他置于死地,以“负荆请罪”的方式讨回公道。

那么,“负荆请罪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在古代,古人们为了表示自己真心认错,并展示出自己的悔意,一般会挑选一种源于某个山林中,类似长着树枝的荆条,负在身上跪在地上,自打自己的嘴巴,展示出自己的悔过之心。因此,“负荆请罪”这个词汇就代表了认错并表示悔意的行为。

到了唐代,《法书要录》曾经记载:“谁犯五过之罪又免于笞责,求不能献荆。”在唐代,《律》里规定要惩罚谋反的人,除了要治罪之外还要负荆请罪。在当时,负荆请罪有时候比要死还难受。

不过,随着时光不断流转,负荆请罪这种现象已经在现代得到了深刻的理解,且在交流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。比如,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剧、电影、小说中看到:一个心怀悔意的人主动负起过错,进行赔罪道歉的场景。

负荆请罪,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了这段古代的故事,更传递了一种真心的悔过之心和勇于承担错误后果的态度。

信息搜索
最新信息
友情链接